何勤华教授做客南强学术讲座

发布人: 舒雪 | 发布时间: 2014-09-25 | 阅读数:

2014年9月22日晚,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会长何勤华教授在法学院A302教室为厦大学子带来了“法治中国的三个维度”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徐国栋教授主持,并向何勤华教授颁发了南强学术讲座的纪念牌。讲座不仅吸引了法学院各年级师生,还包括在厦门大学出席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第二十七届年会的国内其他法学院校的师生们。

徐国栋教授首先向何勤华教授表达了感谢,并介绍了何勤华教授丰富的个人履历和学术研究成果。何勤华教授是第二届中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研究成果众多,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学》、《中外法学》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一百五十余篇。

讲座伊始,何勤华教授就明确地点出了法治的三个维度包括了思想的维度、历史的维度和现实的维度三个方面。首先,从思想的维度方面,何勤华教授分别介绍了对人类法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杰出成就的思想家,并对他们各自的法治思想理念做了简明扼要的叙述,在此基础上,何勤华教授对自古代到近现代以来的法治思想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认为法治思想的维度包括了五个条件:1)保障人权、限制公权力滥用;2)良法的社会治理;3)通过宪法确立分权与制约的机制;4)宪法和法律赋予广泛的公民权利;5)确立普遍的司法原则。随后,何勤华老师对法治国家的标志和要素进行了概括和归纳,并最终得出法治思想的三点结论:1)法律至上;2)良法的实施;3)有一整套的制度设计为贯彻辅助良法的实施。其次,从历史的维度方面,何勤华教授将视角转移到我国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对法治理念的态度转变:从否定到肯定的历史过程。在法治发展的过程中,何勤华老师特别肯定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法治发展做出的特殊贡献,何勤华教授从法治中国的历史维度做出总结:全党上下都应该重视法律、敬畏法律、信仰法律,实施法律应该要从政府、干部做起。最后,从现实的维度方面,何勤华教授明确表示,法治中国命题的提出是整合法治资源和经验的需要,是反腐倡廉的需要,是肃清法律虚无主义思想的需要。

现场提问环节,包括徐国栋教授在内的众多师生就“法治中国的三个维度”的主题向何勤华教授提问,何勤华教授就老师、同学们的疑问一一解答。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结束。

文/汪磊,图/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