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绿色南平实践队赴南平市调研

发布人: 吕文君 | 发布时间: 2014-07-22 | 阅读数:

2014年7月14日,厦门大学法学院“绿色南平”暑期社会实践队抵达福建省南平市,在齐树洁老师和朱晓勤老师的带领下,针对“涉林审判创新机制的探究”这一课题展开调研。

7月15上午,实践队来到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受到了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并就课题相关内容展开了座谈式交流。在场的南平市公安局局长杨建成、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林东波等领导先后对实践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南平市概况以及南平涉林审判的大致发展现状。

来自林业庭、检察院、森林公安等的代表分别指出了南平涉林审判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如被扣押林木的处理问题、“改变林地用途”难以定性、专业鉴定的资格技术不足而鉴定机构费用过高引起的办案成本问题、基层人员配备不足且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等。涉林审判在实践中虽存在上述阻碍,但工作人员积极应对,实施创新举措,在场人员均对涉林审判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其后,南平市各基层法院院长分别向实践队人员介绍了涉林审判机制的大致情况,并陈述了涉林审判在基层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在座人员就这些现实问题展开了探讨。接着,实践队的老师和同学们积极提问,各工作人员做出了热情的解答。其中,松溪县人民法院院长详细介绍了涉林纠纷诉前化解的程序,即由县、乡、村三级组成纠纷处理办公室专案组,展开联调,专案组人员先分别向双方当事人了解情况,再当面同时调解双方,是一个三级联调、从“背对背”到“面对面”的过程。而作为最大亮点的被告人以补种一定数量的林木的劳务方式补偿原告人的损失的“复绿补种”制度,引起了实践队的极大关注;首创该制度的是邵武法院,该院院长解答了实践队提出的如何对被告人实施监管的问题,即向被告人发出监管令,并由林业站对被告人劳动时间、补种标准等实施具体的监管。

经过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认真解答,同学们对南平涉林审判现状与相关机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本场座谈会为课题的探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座谈结束后,全体人员合影留恋。据悉,“绿色南平”实践队还将前往邵武市和顺昌县,并走进林场,展开更深入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