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两个月的紧张准备,11月22日,备受期待的厦门大学首届跨学科论坛在科艺中心音乐厅隆重举行。首届跨学科论坛以“微博时代,我们离真相更近还是更远?”为话题,是由厦门大学法学院、公共事务学院、人文学院和新闻传播学院四院联合举办的一场交叉各科知识,汇集多元视角的论坛性学术交流活动。
晚6时左右,科艺中心的音乐大厅开始有观众陆续进场。7时许,全场便座无虚席,座位两侧也站满了观众。对于这样的火爆程度,主办方并没有觉得惊讶,此次话题直切当今社会热点,邀请的主讲嘉宾均为重量级人物,这样接地气的话题自然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7时30分,主持人宣布论坛正式开始,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周蕾老师为论坛的开幕致辞后,四位嘉宾入席,他们分别是:来自法学院的刘连泰教授、来自公共事务学院的黄新华教授,来自人文学院的李晓红教授和来自新闻传播学院的阎立峰教授,紧接着主持人请出了本场的嘉宾主持人法学院李兰英教授。在为四位教授颁发首届跨学科论坛主讲人荣誉聘书后,一场“华山论剑”即将拉开帷幕。
此次话题围绕新媒体微博展开,所以来自新闻传播学院的阎立峰教授在主持人的安排下首先发言,他的风趣开场让大家兴趣盎然,阎教授坦言自己不使用微博,对其也不太了解,但他的谦虚和坦然似乎让大家更加期待他的高见,阎教授说:“就像镜子可以反映出我们自身形象的不足,从新闻学的角度讲,微博这样的新媒体就是社会的镜子,也能反映出社会的问题和弊端。”他接着说,“对于微博上很多不良、虚假信息,还有所引发的一些违法犯罪现象的问题,包括造谣滋事,都不是微博的问题,微博作为媒体本身并不存在问题,有问题的是利用微博去传播谣言的人,是相信谣言并传播谣言的人。所以我们不能去批评微博本身,我们也不能抛弃微博。”阎老师的观点获得了同学们的赞同,为本次论坛开了一个好头。
接着,人文学院的李晓红教授以她的专业优势,从历史和文学角度阐释了她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探讨了人性的本真和事物对错的分界。她说,我们不能抛弃历史去看问题,微博的蓬勃发展是对我们自由权利的解放,是整个社会整个人类科技文明的进步。但是这样的权利扩大,必然会和自由主义冲突。最后,李晓红教授说,对于现今的微博问题,我们应在行使权利与自由的同时,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因为力量越大,责任越大。李晓红老师以她柔性细腻的思维,给了在场所有同学告诫:要慎用权利,不能恣意妄为。
随后,公共事务学院的黄新华老师接过话题,他从微博对于社会管理的影响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微博如何引导社会进行良性的变革。对于微博,他说:“微博时代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表达与个性发展的便利,对于社会各方面的研究更是一种便利,我们利用微博可以跨越在过去不可逾越的限制。从黄新华老师的发言来看,他支持“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近”的观点。
接着,到了法学院刘连泰教授的发言时间,同学们掌声雷动。刘老师接过话筒,起身走到台前,他语重心长的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我们的确是离真相越来越远,让我慢慢讲,从宪法学的角度来讲,我们宪法中所规定的政治自由似乎都是不存在的。宪法中规定的言论、出版、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都受到了严格的监管和限制,其中,对于结社游行示威的申请过程都已经繁琐的让你不想这么做了。”平时,刘老师在课堂上每每讲到中国法制实践尤其是宪政实践的缺失时,都会“痛心疾首”,这次也是一样。他从政治自由这一话题切入言论自由的问题,他向大家表达,其实言论不会构成任何威胁,其前提是言论的充分表达。在真理面前,谣言总会不攻自破。对于最近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的司法解释 “谣言转发500次,浏览5000次犯法”的种种规定,刘连泰老师表示反对,他给了我们一个极具思考性的话题:一种言论,你怎么评判是不是谣言?言论究竟是真理还是谣言,只能在言论交叉辩驳的斗争中去判断,真理总是在与谣言的厮杀中脱颖而出。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的种种做法,无疑是把评判谣言和真理的标尺放到自己手中,而公权力的恣意妄为是极其可怕的。刘连泰教授的话直切主题,同学们的掌声不断,将全场的气氛引向了高潮,同学们都颇为喜爱这位有真知灼见,言辞犀利,思想睿智的教授。
这样的气氛下,作为主持嘉宾的李兰英老师也主动要求以刑法学角度参与讨论,与刘老师的观点针锋相对。李兰英老师说,当权利受到侵害时,公共权力则会介入。相关的司法解释并不是遏制微博发展,而是为它保驾护航。李兰英老师从法律规范的作用出发,而刘连泰老师则是从立法的合宪性出发,两人意见看上去相左,但实则互为补充。两位教授都是同学们喜爱的老师,他们幽默又不失理性的辩论和探讨使得整个场面热烈欢快。随后,同学们在互动环节中给教授们提出来近百个问题,在交流之中,思维的火花尽情绽放,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一场丰富、深度、自由、匠心独运的学术盛宴。
论坛在9时许结束,大家仍意犹未尽。在我校,以论坛形式开展跨学科交流的活动尚属首次,据悉,此次论坛是由法学院师生牵头提议,公事、人文、新传学院积极响应,在四个学院通力合作下共同举办。此外,论坛还得到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兄弟高校师生的大力支持,因此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今后跨学科论坛还要在我校继续长期开展。跨学科论坛,论当世之道,集百家之言。今后,我们将举行更为精彩的论坛活动,让我们共同期待!
学生会宣传部 李天浩/文 田静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