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丨法学院获厦门大学2024年“读懂中国 ”活动征文类一等奖、优秀组织奖

发布人: 黄伟彬 | 发布时间: 2025-04-01 | 阅读数:

近日,厦门大学2024年“读懂中国”活动公布获奖名单,法学院报送的征文作品《勇做中国国际税法学的拓荒者——记厦门大学国际税法学家廖益新》获征文类一等奖,法学院获优秀组织奖。

【附获奖名单截图】

文章以廖益新老师开辟国际税法学领域、开创人才培养模式、开拓税法实践格局为线索,深刻回顾了廖益新投身法学教育科研近四十载历程,动情勾勒出廖益新潜心学术与悉心育人相统一、报国情怀与钻研精神相融合的身影,鞭策广大青年法学学子“传承前辈的精神火种”,锐意进取、勇挑重担,主动投身法治中国建设。本次获奖是对廖益新老师近四十余载开拓创新、薪火相传的肯定,也是对法学院讲好“五老”故事引领青年学子的鼓励。

在迎接厦门大学法学学科设立100年之际,法学院将继续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五老"榜样激励全体师生传承精神、接续奋斗;以榜样事迹“读懂中国”,引导青年学子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以下为原文链接:

勇做中国国际税法学的拓荒者

——记厦门大学国际税法学家廖益新

作者:沈家乐 付玥 高希怡 刘飞杨

“西方的国际经济法学者大多站在发达国家的立场,其观点学说总体而论是为巩固维持二战后的旧国际经济秩序所作的法理辩护……国内需要一大批仁人志士,运用法律武器和符合时代潮流的法理观念,在反映南北矛盾利益冲突的各种问题上为众多弱小民族仗义执言和争取公道,以促进国际经济秩序的新旧更替……”

这是廖益新在《我的法学研究之路》一文中写下的肺腑之言。作为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国际税法与比较税制研究中心主任、财税法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廖益新始终在国际税法的领域内锐意开拓、奋锄耕耘。

心系专业,开辟国际税法学新领域

1984年,中国刚刚踏上改革开放的浪潮,国内的法制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法学教育人才更是寥寥可数。廖益新毕业后留校任教,以满腔热忱投身于厦大法学学科建设和教育事业之中。

1978年就读于厦门大学

“当时系里开办国际经济法本科专业,指定我教授本科生课程《国际税法》。”彼时中国的国际税法学正如一片荒原,廖益新手上可用的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本文献。要在短时间内备好这门课,对年轻的廖益新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艰难挑战。他不远千里去往北京、上海、武汉搜集资料,虚心求教。路再远,他不嫌;书再厚,他不怕。一本本资料的积累,终于让他有了上台教学的底气。

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不久,廖益新便参加了陈安教授主持的国家教委文科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国际经济法系列专著编撰”课题的研究,负责国际税法专著的编撰任务。该专著成为了当时国内最早推出的一本系统阐述国际税法理论体系和主要内容的著作。

廖益新知道,仅凭国内现有的资料,远不足以支撑国际税法学科的深入研究。1987年,他主动报名并入选了司法部选派国内律师赴德国实习交流的项目,从德国带回了大量宝贵资料。此后,他不愿放过任何一个出国交流的机会,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从事研究和讲学工作。他的归程总会满载着丰富的前沿资料,以期克服国内国际税法学文献匮乏和基础不足的困难。

1987年,德国波恩大学

2002年,英国剑桥大学

2007年,哥伦比亚大学

2008年,纽约大学

2009年,哈佛法学院图书馆

心念学子,开创人才培养新模式

近四十年的法学教育之旅中,廖益新兢兢业业,是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他的学生回忆:“廖老师办公室的灯总是每晚最后一个关的。”他平易近人,逢年过节经常请同学们到家里吃饭并亲自掌勺,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照和家一样的温暖。

2022年,廖益新组织厦大财税法团队申请创办的“中国-OECD联合培养税务法学硕士项目”(COTP)正式开班。该项目是由厦大与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以及经合组织(OECD)四方合作,不仅是厦门大学建校以来级别最高的国际合作项目,亦是经合组织在全球范围内首次与一国的高校合作开设的学历教育项目。

2022年5月,COTP项目签约仪式后法学院团队合影

左起:董晓晴、朱炎生、宋方青、廖益新、李刚、邱冬梅

“在10所候选的高校中,厦门大学虽位于东南一隅,但是办学基础最扎实、国际税法学研究最深入,由此成为其他三方共同确定的唯一合作对象。”在中国大陆,只有厦大一所高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便开设了《国际税法》课程。由廖益新领衔的厦门大学财税法教学团队,不仅获评“国家级教学团队”,更创设了国内第一个财税法学专业博士点,培养出了大量的税法人才,积累了深厚的学科基础。廖益新自豪地谈到:“COTP项目每年面向国内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招收学生,是中国兑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全球税收合作,打击国际逃避税,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国家提高税收征管能力’这一国际承诺的具体行动。”

2023年10月,第二届COTP项目开班仪式合影

心怀国家,开拓税法实践新格局

为学贵新,新益求新。廖益新在学术领域深耕近四十载,在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国际税法学》,主编推出“国际税法与比较税制研究丛书”(截至2025年年初已有10部专著问世),另有10余本税法学术专著系在其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或者博士后出站报告基础上修改而成。廖益新积极回应我国在税收领域的重大战略和迫切需求,先后主持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课题近30项,其研究成果中提出的有关改革完善中国国际税收法制的建议得到了中央和地方主管部门的重视采纳。2018年7月,厦大与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国际税法前沿论坛“应对数字化环境下的税收挑战”国际研讨大会上,他作了题为“跨境数字化交易利润课税的预提税方案”的主题报告,提出了中国学者应对数字经济税收挑战的对策主张,受到了众多与会的中外财税主管部门代表和学界专家的关注好评。廖益新始终走在研究与实践的最前沿,为弥补我国税收法制的不足贡献学者智慧,为全球国际税法学的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2023年12月,荣休仪式合影

薪火相传,教之义也。2023年12月荣休之际,以“益新”为名的财税法学术系列讲座在厦大顺利创办,廖益新以其最新的研究成果《BEPS税改十周年述评》为题开启了首场演讲。讲座纪念牌上,“嘉言永铭,笃行益新”八个大字熠熠生辉。廖益新是中国国际税法学的开路者和拓荒者,他不懈的学术追求激励着后学者们潜精研思,砥砺奋进。

2023年12月,“益新”财税法学术讲座首讲纪念牌

如星火,传不绝。作为“加快推进涉外法治建设”号召下的中国国际税法学破浪前行的开拓者,廖益新始终挺立在培养税法人才的岗位上,挺立在国际税法的深入研究中,挺立在中国国际税法学在全球范围内发声的进程中!

2012年8月,厦门鼓浪屿

文丨沈家乐 付玥 高希怡 刘飞杨

图丨廖益新 李刚

审核丨吴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