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下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资深案件经办人潘楚婧女士应邀在厦门大学法学院B423教室举办了一场题为“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厦门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韩秀丽教授主持,贸仲福建分会的林丽珍女士、刘子儒女士、陈艺惠女士及海峡两岸仲裁中心的丁倩影女士也莅临了讲座现场。

潘楚婧女士作为贸仲资深案件经办人,长期深耕国际商事仲裁领域,承办结案700余件国际与国内商事仲裁案件,并参与审阅近400份仲裁裁决稿,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务经验。讲座中,她以《纽约公约》为核心,系统介绍了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的法律框架及实践操作。潘女士首先概述了《纽约公约》的适用范围,重点阐释了“仲裁地”和“非内国裁决”的概念。指出“仲裁地”作为法律概念,决定了仲裁适用的程序规则和裁决的国籍,并通过典型案例,强调了仲裁地的重要性。关于《纽约公约》在中国的适用,潘女士详细讲解了中国加入公约时所作的商事保留和互惠保留,以及相关国内法规定。
就贸仲裁决在域外的承认与执行,潘女士通过俄罗斯、中国香港和印度的三个典型案例,生动展示了不同域外法院对《纽约公约》第五条的适用。在俄罗斯案例中,俄罗斯联邦最高法院认定贸仲已尽合理通知义务,最终执行裁决;在中国香港案例中,法院驳回了被申请人以程序不公为由的异议,强调尊重仲裁庭的程序决定权;在印度案例中,德里高等法院支持了贸仲的管辖权决定和仲裁庭组成程序,体现了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尊重。讲座期间,同学们积极互动,回答问题。
讲座结束后,现场师生与潘楚婧女士就国际商事仲裁的前沿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韩秀丽教授在总结中表示,潘楚婧女士不仅为我们介绍了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的理论知识,还通过丰富的案例研读展现了实务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解,分享了仲裁在实务中的细节问题,并提醒同学们关注这些细节问题。本次讲座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国际商事仲裁的理解,也是法学教育与实务相结合的重要探索实践。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是厦门大学法学院国际仲裁项目联合培养单位之一,更是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的共建单位之一。此次讲座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实务合作,拓展了学生视野和专业素养,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闫清
审核/张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