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2007级法律硕士毕业十五周年返校活动——青春永不散场,归来仍是少年

发布人: | 发布时间: 2025-08-02 | 阅读数:

2025年7月12日,厦门大学法学院2007级法律硕士校友从天南地北重聚母校,一场酝酿了数年的“班会”在熟悉的校园温情开场。校友身上那件为百年校庆返校筹备却因疫情未能如愿穿上的文化衫,在母校怀抱中再次鲜活。

这场精心策划的班会,是对青春岁月的深情回访。校友们携手漫步校园,在嘉庚像、芙蓉湖、上弦场步量青春与定格时光;校史馆里,泛黄照片与珍贵史料串联起母校母院的厚重足迹与个人成长轨迹。

重头戏——班会,在当年的一张张照片闪现中开始。当昔日的恩师重新走上讲台,熟悉的课堂情境被瞬间激活,智慧的火花与温暖的回忆在师生间重新流动,当年被点名回答、被严格要求的画面成为最生动的记忆光点。一束束鲜花承载着精心撰写的献花词献给恩师,字字句句,皆源自心底最深的敬意。法学院党委书记何丽新对校友们返校表达了热烈的欢迎,也详细介绍了学院的发展状况,燃起了校友们深深的自豪感。

在班长独具特色的主持下,校友逐一登台,聚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厦大校训对自己的激励,讲述法学院如何为非法学本科背景的自己重塑命运坐标。他们中有人从医科转向执法前沿,有人从文学跨界成为诉讼先锋。多位校友谈及校训的精神支撑和学科同学的助力,声音几度哽咽。未能亲临现场的校友通过视频连线跨越山海,屏幕内外泪水与掌声交融,汇成对母校最深沉的感恩。

班会尾声,“趣味颁奖”点燃欢笑:聚会积极的“最强钉子户”;跨越山海而来的“不远万里奖”;更有校友夫妻以婚姻诠释法律精神,赢得全场喝彩的“民法第1046条实践奖”。这些独特的奖项,是十五年情谊的幽默注脚,更是厦大法律人精神共同体的生动印证。

这场持续到暮色四合的班会,是校友对精神原乡的集体朝圣。厦门大学法学院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与人文关怀,持续为学子注入向上向善的恒久力量。当校训融入血脉,当师恩永驻心田,这群法律人无论行至何方,终将带着母校赋予的信念与温度,在法律与人生的疆域里,持续书写“止于至善”的动人篇章。


图文/刘巧英

审核/张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