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厦门国际法高等研究院(简称“研究院”)第十八届国际法前沿问题研修班开学典礼在厦门隆重举行。荣膺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改革先锋”称号、世界贸易组织(WTO)上诉机构前主席张月姣教授等海内外国际法权威学者,中共福建省委政法委严峻副书记、厦门市人大法制委员会李明哲主任、厦门市司法局许俊强局长、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翟伟坤庭长、厦门海事法院涉外庭陈延忠庭长、中共福建省委政法委法治处郑奇勋处长、厦门市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林应钦副主任和厦门市律师协会王桂英会长等党政司法界领导,与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孙理、法学院院长陈鹏等校院领导出席致贺,体现了社会各界对国际法治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

本届研修班恰逢研究院成立二十周年这一重要历史时刻,来自亚洲、非洲、南美洲及大洋洲等13个国家的136名学员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国际法学界的盛事。
大会致辞和研究院汇报环节由研究院行政理事会联席秘书长、厦门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苏宇博士主持。

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孙理先生首先代表厦门大学致欢迎辞。孙副书记深情回顾了研究院二十年来在推动国际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特别指出:“研究院已成为中国国际法学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法人才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强调,在当前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国际法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厦门大学将一如既往地为研究院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副会长、研究院联席院长、厦门大学法学院徐崇利教授代表学会和研究院致欢迎辞。徐教授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研究院二十年来的发展轨迹,指出:“从2005年创立之初,研究院就确立了‘促进国际法研究交流、加强国际合作’的核心使命,这一理念始终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他特别提到,研究院已累计培养来自全球五大洲的2000余名国际法人才,这一数字令人振奋。

在嘉宾致辞环节,五位国际法领域的权威学者发表了精彩致辞,在高度评价研究院创建发展成就的同时,从不同视角深刻阐述了国际法发展的重要前沿问题。WTO上诉机构前主席、国际商事争议预防与解决组织荣誉理事长、清华大学法学院张月姣教授从全球治理的高度,阐述了国际法在维护多边贸易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坦桑尼亚伊林加大学副校长Edward Gamaya Hoseah教授从发展中国家视角,分享了国际法在非洲的实践。武汉大学周鲠生讲席教授、亚洲国际法律研究院秘书长黄解放教授深入分析了国际航空法的最新发展。非洲国际法研究院项目主任Mathias G. Sahinkuye教授探讨了中非合作中的国际法问题。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法学院Paul Stephan教授则从比较法角度,剖析了国际法的发展趋势。

在研究院汇报环节,研究院行政理事会联席秘书长、厦门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于湛旻博士详细介绍了本届研修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研究院联席院长、厦门大学法学院曾华群教授通过翔实的数据和生动的事例,全面展示了研究院二十年来的发展成就,并就研究院的初心使命、优秀传统和坚强支柱作了简要评论。随后,全体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研究院二十周年庆宣传片,片中一个个珍贵的历史镜头令人感动,催人奋进。研究院行政理事会秘书处精心编辑的《厦门国际法高等研究院创建与发展2005-2025》(中英文)在大会上首发,更将研究院二十周庆推向高潮。

开学演讲环节由研究院董事会秘书长、香港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赵云教授主持。张月姣教授以《国际争端解决的演变、现状与未来展望》为题,系统梳理了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的发展历程。黄解放教授在题为《航空法对整个国际社会的贡献》的演讲中,深刻剖析了航空法对全球治理的影响。Mathias G. Sahinkuye教授则通过《驾驭全球治理:国际法在塑造中非合作中的作用》的专题演讲,深入探讨了国际法在南南合作中的创新路径。

本届研修班为期两周,聚焦国际法前沿领域,课程设置既注重理论深度,又强调实践价值。研讨的五个专题分别是:
(1)“国际法与大数据”专题。美国弗吉尼亚大学Paul Stephan教授深入剖析了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新型法律挑战,特别探讨了人工智能应用中的隐私保护与伦理规范问题。
(2)“国际仲裁”专题。香港中文大学的Chin Leng Lim教授通过丰富的实务案例,系统比较了不同法域仲裁机制的特色与差异。
(3)“商事销售国际统一法的当代挑战”专题。瑞士巴塞尔大学Ulrich G. Schroeter教授引导学员重新审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在数字经济时代的适用性,结合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展开讨论。
(4)“科技前沿的知识产权”专题。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redrick M. Abbott教授重点关注和阐释人工智能创作、基因编辑技术等前沿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困境及其解决路径。
(5)“WTO体制下未经授权单边反制措施的合法性”专题。厦门大学法学院房东副教授通过对WTO经典案例的解读,深入分析了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面临的新挑战。

本届研修班学员构成多元化,既有高校教师、学生,也有政府官员、执业律师等,为国际性跨界交流提供了绝佳平台,不同背景的学员在思想碰撞中收获新知。本届研修班还精心安排了丰富的参访交流活动。学员们先后参访了海丝中央法务区和国际法商融合服务基地,实地感受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央法务区”和“法商融合服务基地”的创新实践。在专题学术沙龙上,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员围绕“农产品贸易争端”、“海洋法公约”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联欢晚会上,各国学员通过民族音乐、舞蹈等形式热情互动,不仅增进了友谊,更深化了对不同文化的理解。

7月11日举行的本届研修班闭幕式由苏宇博士主持。曾华群教授热烈祝贺本届研修班的成功举办,深情寄语全体学员铭记初心使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推动国际法治建设的实践力量。来自中国、印度尼西亚、巴西等国的学员代表分享了学习心得,纷纷表示这次高水平国际化研修经历让他们开阔视野,增长学识,受益匪浅。志愿者代表则讲述了志愿服务过程中的感人故事,展现了青年法律人的责任与担当。最后,研究院曾华群教授、李国安教授和于湛旻博士为全体学员和志愿者颁发了结业证书和志愿者证书,为这场学术盛宴画上圆满句号。

作为亚太地区首个国际性国际法专门研究机构,厦门国际法高等研究院自2005年成立以来,始终以培养国际法高端人才、促进国际法学交流为己任。2000多位历届学员逐渐成长为海内外国际法领域的新生力量,充分体现了研究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不凡成就。研究院编辑出版的《厦门国际法高等研究院演讲集》(英文)已由国际权威出版机构荷兰博睿(Brill)出版社连续出版12卷,成为国际法领域的重要学术文献。展望未来,研究院将继续秉持“四海一家”的理念,为推动国际法治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在这个充满学术气息的夏天,我们期待国际法治事业薪火相传,再创辉煌!
文/厦门国际法高等研究院行政理事会秘书处
图/庄华
审核/张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