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6日,鹭岛秋色正好,法学院新落成的楚涵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时值厦门大学法学学科即将迎来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第1388期南强学术讲座隆重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中国法学》总编辑黄文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贡献”为题,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的学术报告。讲座由法学院副院长王杏飞教授主持,院长陈鹏教授致辞,宋方青教授、郑金雄教授出席,与本、硕、博百余名学子共同聆听。

讲座伊始,陈鹏院长首先对黄文艺教授的拨冗莅临致以热烈欢迎。他对黄文艺教授长期在法理学、法治理论、政法理论与司法改革等领域作出的卓越贡献表达敬意。陈鹏院长强调,此次南强学术讲座不仅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更是我们深化理论武装、拓展学术事业、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契机。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珍惜这一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聆听、积极思考,在思想的碰撞中收获成长,在理论的引领中坚定方向。致辞结束后,陈鹏院长向黄文艺教授颁授南强学术讲座纪念牌。

黄文艺教授的报告以严谨的学理框架,从法治规范论、党法关系论、法治道路论、法治价值论与法治结构论五大创新维度,擘肌分理,层层深入地解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所蕴含的系列原创性贡献。报告系统揭示了这一思想在提出新范畴、新命题、新理论基础上,所构建的具有内在统一性的科学理论体系。他指出,自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来,习近平法治思想已历经了五年的创新发展和实践应用,取得了一大批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

黄文艺教授认为,法治规范论是理解新时代中国法治规范体系构成的基础性理论。习近平法治思想突破了传统的国家法中心主义法治规范观,不仅把党内法规体系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规范体系,还把党政规范体系、社会规范体系纳入法治建设视野,推动形成各类规范体系一体建设的法治新格局。法治规范体系从法律规范体系扩展为党内法规体系、党政规范体系、社会规范体系,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更全面、更有力的制度支撑,也为中国法理学提出了新的理论命题。
他随后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党法关系论方面的创新。习近平法治思想从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关于政治和法治的基本原理出发,深刻指明了政党和法治的内在关系,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原创性意义的重大命题,深刻揭示了政党对现代法治的重要影响,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社会主义法治中的决定性意义。
黄文艺教授进一步论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法治道路论创新。他指出,习近平法治思想以“道路论”突破了西方只谈制度模式、不谈道路选择的理论局限,在总结中外法治道路选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入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根本原则,清晰指明了中国法治前进的正确方向。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下,通过创造性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国能走出一条区别于西方的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
在法治价值论创新方面,黄文艺教授认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价值理论,立足于构建人类法治文明新形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判准,深刻论述了秩序、正义、人权、安全、发展等法治价值目标。例如,中国法治所促进和保障的正义,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的程序正义、实体正义,而是一种更高水平的正义,即够得着、看得见、听得懂、来得快、能兑现的正义。
在讲座的最后,黄文艺教授提出法治结构论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原创性贡献。他指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新范畴,而且多维度多层面对法治建设的板块结构进行了清晰划分,提出了一整套科学化、系统化、精细化的法治结构理论。法治结构论理清了现代法治建设纷繁复杂的要素之间的关系,将其组合为一个相互关系清晰、逻辑结构严谨的整体。
报告方毕,余韵悠长。王杏飞副院长总结发言指出,黄文艺教授的报告站位高远、系统严密、内容丰富,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贡献进行了系统化阐释,为师生深入理解新时代法治理论提供了宝贵指引。讲座在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此次讲座不仅是一场理论盛宴,也是一堂深刻的思想政治课和实践指导课。秋日胜春朝,法治润心田,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研究中将继续深入研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文/厦门大学法律传播研究中心
图/郑羽
审核/张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