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5日晚上七点,我院第十期双周论坛在法学院B420成功举办,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李学尧教授为同学们作了题为“实验方法在法学中的应用:从法心理学、行为法经济学到法律神经科学”的学术讲座,本期论坛由魏磊杰老师主持,陈欣老师、郭春镇老师、郑晓剑老师、吴旭阳老师等作为嘉宾出席。

在本期论坛当中,李学尧教授首先从法学研究方法及其关系入手,介绍法学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方法和对策研究方法,提出法心理学、行为法经济学、法律认知(神经)科学是认知科学在法学研究中的三个时代的观点,并在随后的讲解中对它们的发展历程、研究中的主要关注点以及对法学研究所产生的影响等进行了详细介绍。
早在20世纪初,法心理学开始逐步被纳入到法学研究的领域,借助于法心理学的出现,当时的许多学者开始在司法裁判过程研究、法律规制和社会控制及法和正义理论等领域进行探究并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由于其未能采用实验方法论证,缺乏系统性理论,视野过于狭窄,仅限于法庭适用,因而未能对主流法学理论产生冲击;而作为第二个时代的行为法经济学,它同样是心理学理论的具体应用,是法律经济学的第二代年轻人借鉴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采用行为实验的方法进行认知研究,并提出禀赋效应,有限理性、有限意志力与有限自利等基本理论;最后,通过对法心理学、行为法经济学的分析和比较,李学尧教授认为法律认知(神经)科学是前两者的技术升级和理论升级,它能关涉法律的人性基础问题研究,关注法律认知与判断研究,相信迈向整合性视角的法律认知科学能将代表未来发展方向,能将法学研究引入更广阔的领域,带来更多的生机活力。
全场李学尧教授凭借丰富的知识内涵和高水平的授课水准引导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对法学研究方法进行思考,也凸显出学科的交叉研究所蕴藏的强大的生命力。借助提问环节,出席现场的老师也分别阐释自己的想法:吴旭阳老师肯定了法学研究中想象力的重要性,并认为法学研究的方法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引入具体问题有利于对理论的深化发展;郭春镇老师在赞扬李学尧教授的研究成果时也谈及在利用法律认知科学来构建相对完善的学科架构时将会遇到诸多困难,研究成果被业内认可需要不懈地坚持和努力;最后,魏磊杰老师还谈到双周论坛的初衷,正是因为考虑到厦门的地域环境而希望通过这一平台来邀请更多的知名学者来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来激励和刺激在校学生去接触更多的思想,拓展自己的视野。在此感谢学院和老师们的良苦用心,也期望双周论坛活动能越办越好!

图/文 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