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即惩罚——法学院学生沙龙系列活动之学术篇

发布人: 吕文君 | 发布时间: 2014-03-30 | 阅读数:

 

2014年3月27日晚,由院团委主办,院学生会、法学社承办的2014年春季“卓越法律人学术沙龙”活动,以“程序即处罚”为题在法学院C栋519华丽登场。

本次活动邀请了陆而启副教授为嘉宾担任主讲,并由法学院诉讼法学、法律硕士的部分研究生及本科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沙龙以“从嫌犯十年看程序即惩罚”为主题,围绕河南商丘杨波涛被羁押十年后取保候审的案件展开讨论,探讨程序是否具有惩罚性。讲座一开始,陆而启副教授为大家播放了关于杨波涛案件的视频短片,并阐述了程序即惩罚的学术观点和例外加反证的研究方法。而后,大家就这个话题与嘉宾老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持赞成观点的是:程序是具有惩罚性的;英美等西方国家陪审制的谨慎启动,本身证明了程序具有惩罚性。持修正观点的是:程序有不正当和正当之分,只有不正当的程序才具有惩罚性;程序的运作可能导致了实体上的惩罚后果。持反对的观点是:程序即处罚是否过于极端,而否认了程序本身的积极性。这些将整个活动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此次学术沙龙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大家对学术的兴趣,了解了新的学习研究方法。本次学术沙龙在陆老师的带动下,气氛活跃,大家各抒己见,延展了话题的深度和广度。沙龙一直进行到晚上10点左右,同学们都感觉受益匪浅。

最后,本次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