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有限,精神永续——记盛辛民教授追思座谈会

发布人: 高斌 | 发布时间: 2014-03-04 | 阅读数:
2014年2月28日,厦门大学法学院在C419会议室举行盛辛民教授追思座谈会。盛辛民,1929—2014年,享年86岁,长期在厦门大学从事哲学、法律等教学和研究工作,曾任法律系系主任,是复办厦门大学法律系的主要筹建者之一,对法学院的办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追思会由法学院院长徐崇利主持,参会者主要是盛教授家属代表——盛老师的女儿张平女士、女婿林锦石先生,以及盛老师的同事、同学、学生代表。参会者中与盛老师共事过的老同事主要有:陈安、方贻岩、黄强、陈瑞仁、胡大展、叶希庆、黄嵩坡、冯德昌、陈华等,校考试中心主任、原法学院党委书记侯利标,学院党委书记李智勇、副书记郭锦星,副院长林秀芹、朱炎生、李兰英等学院领导参加了会议。 在追思会正式开始前,徐老师向参会者介绍盛老师逝世前后的情况,转达盛老师的遗愿——不进行遗体告别会,并替不能到会的其他校友向盛老师的家属转达诚挚的慰问。随后,在徐老师的提议下,全体参会人员默哀一分钟。 在徐老师详细介绍下,参会人员一起领略了盛老师丰富的人生经历,包括学习经历、任教经历、学术成果。接下来,每一个参会者发言,讲述他们眼中的盛辛民老师,一起回顾盛老师的点点滴滴。参会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回顾他们心中的盛老师:思想上,盛老师对共产党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忠于革命事业和党的工作;精神上,富有钻研精神、百折不挠、有开拓创新精神;工作上,任劳任怨、认真扎实、事业心强、胆识过人、敢于力排“众议”、见地独特;作风上,正派、光明磊落、不搞小动作、踏实;为人处世上,为人正直坦诚,严于律己,待人诚恳宽厚、团结同志、不争名争利;学术上,思维独特,逻辑严谨,语言有自己的特色,知识渊博,本着继承与批判的态度对待前人的成果;教学上,用浅显的语言讲授深奥的哲理,教课过程中旁征博引,结合西方最新的法哲学理论,指导学生的学术研究;生活上,乐观向上,从不抱怨,总伴随着爽朗的笑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陈华老师为盛老师写的一首诗正是对参会者追忆中的盛老师最简洁但却最深刻的概括,《悼盛辛民学长》:年君存厚道,正气一身清,有怨仍忠党,心和方向明。 另一方面,参会者高度肯定了盛老师对厦大法学院、法律系的重大贡献。盛老师在招收法学本科生的同时,提出也要招收法律研究生,于是有了法学院第一届硕士研究生。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盛老师推动了法律系的发展,他的名字永远与法律系、法学院同在。因为盛老师对法治发展的独特见解,以及开拓进取的精神,才有今天的法学院的繁荣。没有盛辛民老师,就没有厦大法学院。同时参会者也肯定了法学院党政老师举行此次追思会的形式,认为此次会既有利于盛老师学术精神的传承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弘扬,同时也给盛老师的同事、学生一起缅怀盛老师的机会。此外,陈安老师还建议法学院出资重新出版盛老师的专著,甚至出一本盛辛民教授文集。 在各位参会者发言结束之后,盛辛民老师的家属代表向法学院领导和此次追思会的参加者表达了深深的谢意。最后,法学院党委书记李智勇对各位参会者有关盛辛民老师的发言进行了总结:第一,盛老师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待人真诚的一生,是为人光明磊落的一生,是对事业执着追求的一生,是开拓创新的一生;第二,盛老师的为人和对事业执着追求的态度都值得后人好好学习,学院承诺将尽快成立工作小组,出版盛辛民教授的文集,传承盛老师的精神;第三,法学院的发展凝结了盛辛民老师的心血和在座老前辈的辛勤付出,站在现有的基础上,法学院将努力办得更好;第四,希望盛老师的家属节哀,化悲痛为力量,把法学院当成自己的家。 盛辛民老师为厦大新法学教育作出了奠基性、开拓性的贡献,正如陈安老师改编的一首诗所描述的: 1979年初夏,他悄悄地来了, 带头在鹭岛的蓝天,编织了许多绚烂的云彩。 一如当初他悄悄地来,2014年开春,他悄悄地走了, 微笑着向鹭岛、向人间,挥手作别,不带走一片云彩。 留下的,是他的风格长存,风范永在! 法学院研究生会宣传部 刘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