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至闽行实践队:从民间寻找传统痕迹——记福州地区婚姻中的聘礼调查

发布人: 林旭荣 | 发布时间: 2013-09-13 | 阅读数:
自古以来,婚姻便是人们眼中的人生大事,关于“婚姻”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而每个地方都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婚俗文化。因此,我们队的福州小分队,从民间寻找传统婚姻,特别是聘礼的相关痕迹。 8月31日上午,实践队队员来到福州市区进行调查。队员们在社区中进行访问,向居委会了解相关的情况。在访问过程中,队员们发现关于聘礼的有趣现象。首先,男方下聘的时候要备齐10 样东西,意味着“十全十美”女方拿到聘礼后,除了聘金,其余的要归还一半给男方。而由于福州方言“三”与“生”谐音,福州的礼金要带三,越多越好,13333、33333、63333诸如此类,象征婚后都生儿女。这些现象,表明了人们希望婚姻能够美好及传统生育观念。 由于市区与农村在于结婚习俗上有些许差异。9月2日,实践队成员经过对资料的整理后,下乡到福清进行实地调查。在福清的相关镇子、村落依旧有“媒人”讲亲这一有趣的习俗。有时“媒人”为了促成婚事,往往夸大双方的实际情况,故有“媒人嘴,狗放屁”之说。而当两方有意合婚,女方会向男方开出礼单,要求一定时限内给女方过“上半礼”。此后,如果男方反悔,则无法要回“礼银”;若女方反悔,则要主动将对方所给如数退还。 当然一个婚事介绍成功了,“媒人”可以得到一个由男方送出的用红纸染过的猪头,以及蛋面饼糕之类的礼物,统称“吃猪头”。所送的猪头越大,蛋面饼糕等越多,说明男方越体面,越风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大多以丰厚的钱物代替猪头。 在福清一些村子里,结婚一般要“讨日子”。吉日选定后,男方要向女方送去“日子单”,同时,男方要送出“下半礼”。而女方则回送“日子饼”等。男方要将“日子饼”分送亲朋,预告婚期。在结婚当日,新郎要到女方家“邀新人”。新娘临走前,家人要象征性地为其梳3下头发,意即将烦恼梳走。新娘出嫁第二天,娘家会派小舅子请新郎新娘回娘家,俗称“请转妈”。小舅子吃过“舅酒”后次日,挑着装有各种礼物的红布袋,陪新娘离开婆家。新郎到女方家的时候,会得到盛宴款待。新娘在娘家住满3天后,再回婆家。但现在一般第二天或当天就回。离开娘家时,娘家会让新娘带回果饼之类东西,连同煮熟的蛋面分发给邻居,以谢婚庆时的操劳。到此,整个婚嫁过程才算基本结束。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习俗,而相同的地域也由于经济条件或者其他条件的限制而形成不同的婚俗习惯。城市较之于农村,经济更为发达,接受的知识也更多,因此许多传统婚俗在城市中被淘汰,而在农村中却很好地保留下来。婚俗作为人类习惯中的一种,必须在民间才能找寻得到。毕竟有时候,社会的舆论比法律更有约束力。这也是我们法科学生需要考虑的,习惯法如何与成文法中协调,并能够为成文法服务。 “厦至闽行”社会实践队 陈心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