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至闽行队:热热闹闹结婚来——记福州长乐地区婚俗调查

发布人: 林旭荣 | 发布时间: 2013-09-13 | 阅读数:
福建长乐作为一个华侨众多的地区,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长乐地区的婚俗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保留传统又有所创新,同时也有一些不健康的婚姻习俗的出现。考察长乐地区的婚姻习俗,是了解长乐历史变化的一扇窗口。 厦至闽行社会实践队在9月3日,到福建长乐,进行了实地调查。 在队员走访中,发现长乐独具特色的婚礼中,总是有一位重要的人物,即能说会道的“伴房妈”。在各式喜庆的婚宴上,伴房妈给人带来了很多欢乐。根据队员们拜访的侯阿姨说,旧时,女子出嫁,女家常常请伴娘,因为新娘初进夫家,需要有人引领,并教以礼规。尤其闹洞房时,伴娘还要随机应变,使新娘不受奚落或嘲笑。由于伴娘年岁较大,而闹洞房的多是后生,便称之为“伴房妈”。“那现在呢?”队员们好奇地询问。“现在,伴房妈成为一种职业。在婚礼上,伴房妈会用方言道:‘一拍房门一声请,檐前喜鹊报佳音。鸿雁双飞常恩爱,鸳鸯成对永相亲。’”侯阿姨给我们解释到。 提到长乐的婚俗,不得不提的是长乐的两个特殊群体。一个就是长乐的琴江满族村。满族村里的旗人后代,祖先是来自长白山下。由于他们的身份较为特殊,所以也保留了极有特色的满族婚俗。但是,由于和汉人长期居住,他们的婚礼习俗也渐渐同化,只有在入洞房的环节中还保留着满族习俗。新娘至男家下轿时,娶亲娘和送亲娘没有立即扶新娘下轿,据说这样以后新娘懂得忍耐。此时唢呐锣鼓声震耳欲聋,阵阵鞭炮声把婚礼的气氛推至高潮。新娘到洞房前,要跨马鞍。新娘到洞房后,新郎用布尺挑起新娘头上的盖头。遗憾的是,我们没有那么幸运看到如此热闹的婚礼。 在长乐的拜访,我们发现奢侈的婚姻习俗在这个地方也不胫而走。实践队中有队员之前参加过多场婚礼,每次均会发放金额不等的红包。过去的婚礼是要参加的人包红包给新人,而现在,婚礼却成了长乐人炫富的一种表现。摆婚宴发红包原本是长乐金峰有钱人的“习俗”,但是后来却扩展到了漳港、城关以及其他一些乡镇,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婚礼本来是为了祝福新人,完全没有必要办的如此奢华。这种铺张浪费的行为应该值得我们思考。 结束了长乐的采访,实践队在福州的调查也基本完成。通过这几天的寻访,队员们发现福州地区的婚俗保留着传统,地域间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婚丧嫁娶,人生大事,在一场场喜庆热闹的婚礼中,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生活气息。作为一名大学生,要走入人民,才会更热爱自己的家乡,对生活充满积极的向往。 “厦至闽行”社会实践队 陈心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