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上午,由厦门大学法学院主办、厦门市涉外法律服务团协办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小型研讨会在厦门大学法学院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厦门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朱晓勤教授担任主持人,特别邀请到环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德铭博士担任主讲嘉宾,法学院国际法教研室主任龚宇老师,厦门资深涉外律师曾辉、涂崇禹、俞毓斌、黄磊和俞桂莲担任与谈人。法学院本硕博学生到场聆听学习。

研讨会伊始,主持人朱晓勤教授对主讲嘉宾赵德铭博士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朱教授深情回顾了赵博士在厦大法学院求学、执教的经历,高度肯定其在涉外法律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在欢迎杰出院友返校的温馨氛围中,本次研讨会正式拉开帷幕。

在主题演讲环节,赵德铭博士围绕中美贸易法律实务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他系统梳理了美国关税政策的历史演变、适用场景及效力,直指美国部分关税管制措施缺乏法律依据的霸权主义本质;详细解读了中国的反制措施,包括加税、出口管制及贸易救济手段,特别强调稀土资源在中美贸易博弈中的战略价值;并深入阐释了加征关税的成交价格基础、美国“First Sale”首次销售价格制度及原产地规则;最后他针对中美贸易战中企业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为在场师生带来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宽广实践视角的学术盛宴。
在赵德铭博士的精彩分享后,各位与谈人围绕本次讲座的内容各抒己见,展开了深入交流。

随后,朱晓勤教授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厦门大学法学院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举措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各位律师也分享了个人在涉外法律服务领域的成长历程与宝贵经验。曾辉律师以“培养木匠”为喻,强调法律人才培养应突出应用性,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作为国家基础工程。尤其是在厦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大背景下,更应重视软实力的提升。俞桂莲律师指出,随着中国社会发展,中国企业出海业务大幅增加,因此对国际法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黄磊律师提出,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需“双轮驱动”:一方面要夯实法学基础(如法理学、民法),深刻理解法律底层逻辑;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企业的衔接,精准把握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实际法律需求。俞毓斌律师认为,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应重视与国际仲裁机构和实业界的交流。涂崇禹律师则表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任重道远,需各方共同努力。

本次研讨会现场交流气氛活跃热烈,通过学术界与实务界的深度对话,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提供了多元思路。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师生对中美贸易法律实务的理解,更为厦大法学院优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注入了新的动力。厦门大学法学院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深化与法律实务界的合作,积极探索创新培养模式,为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输送更多优秀的涉外法治人才。
图/方颖媛
文/张凯硕 陈依菱
审核/朱晓勤